波波俄五國13天 Day 12 ~13_克里姆林宮 _俄羅斯新娘。
早上自莫斯科Holiday Inn 飯店 check out。
Holiday Inn旁有麥當勞。
首先參觀莫斯科大學。
莫斯科大學位於市區列寧山。
接著參觀新聖女修道院。莫斯科新聖女修道院在沙皇時代有許多公主、皇后及貴族婦女在此修道,有一萬多奴僕,是當時全俄羅斯最富有修道院。
參觀莫斯科勝利公園。
莫斯科摩天樓建築群。
莫斯科河全長 503 公里,每年的 11 月至隔年的 3 月都是結凍的狀態。
俄羅斯總理府。
莫斯科史達林大樓。
再前往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衛兵。
克里姆林宮面積 27.5 公頃,圍牆長達 2235 公尺。克里姆林宮在 12 世紀就有部落在此地居,大公爵安德烈建造木製圍牆保護居民,莫斯科也以克里姆林為中心快速發展,但這時的教堂及房舍大多是木造建築,一直要到 1329 年才開始建造石造教堂。
天使報喜堂(聖母領報大教堂)始建於 1484~1489 年,原本是屬於莫斯科公國大公的,但在 1547 年大火後由伊凡四世(恐怖伊凡)下令重修,作為沙皇家族舉行活動的專屬教堂,也就是沙皇家族的私人教堂,僅供皇族家屬在此舉行彌撒、婚禮及施洗等儀式。
1485年伊凡三世大公請來義大利的工程師建造紅磚圍牆及城塔。城堡內教堂及宮殿也在 16、17 世紀紛紛落成,即使在 18 世紀彼得大帝將首都遷往聖彼得堡後,莫斯科的克里姆林依然保有神聖的地位,沙皇的加冕典禮一律在此舉行。1918 年蘇聯政府將首都遷回莫斯科,克里姆林在政治上的地位更為重要。
聖母升天大教堂幾乎可說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教堂,所有重要的儀式:大公爵的登基儀式、沙皇的加冕典禮、主教及大主教的交接儀式等都在這裡舉行。自 12 世紀以來就有一座木造教堂,1475 年擊退蒙古大軍的伊凡三世下令興建石造教堂取代舊有的木造教堂。
沙皇大鐘是 1730 年安娜女皇下令鑄造的一個世界最大的鐘,前後花了 5 年的時間鑄成一個直徑 6.6 公尺、高 6.14 公尺、超過 200 噸的大鐘,在最後修飾階段卻發生大火,大家用來熄滅大火的冷水澆在炙熱的鐘上產生冷熱不均衡,導致大鐘破裂,掉下重達 11.5 噸的碎塊,儼然成為一口大破鐘。
沙皇大炮始鑄於 1586 年,炮管口徑 890 厘米、長 5.34 公尺,重達 40 噸,炮身刻有騎馬戰士的花紋,1835 年為炮管鑄造座台,座台上有獅子頭雕花,沙皇炮前的四枚砲彈每個重達 1 噸,由於太大、太重所以根本沒有使用過。
俄羅斯總統府,有國旗升起的那一棟。
三聖塔是克里姆林宮最高的一座塔,最早建於 1495 年,在 1685 年時又加上高聳的尖形屋頂,現在高度為 80 公尺。
救世主塔最早於 1491年由義大利建築師設計施工,後來又在 1625 年由俄羅斯建築師及英國工程師共同完成塔的上半部,正面的大鐘是一項突破性的設計,是救世主塔最大的特色。救世主塔名字起源於塔的大門簷上懸掛著救世主耶穌的聖像畫(1648年),當時是克里姆林的主要玄關。
參觀莫斯科紅場。
莫斯科紅場長約 500 公尺,寬約 150 公尺,在古俄羅斯語的意思為「美麗的廣場」。現在每逢 11 月 7 日十月革命紀念日、5 月 1 日勞工節、5 月 9 日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日,紅場都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典禮。
莫斯科紅場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建於 1874~1883 年,在建築上則是「新俄羅斯風格」的時代,所謂新俄羅斯風格強調三種精神,回歸民族樣式、講究機能與造型之間的關聯、尋找傳統樣式的發展性及創新。紅色牆面、對稱尖塔、圓弧形造型的屋簷,呈現城堡宮殿的古典氣派。
莫斯科紅場上的聖巴索大教堂(聖瓦西里大教堂)。關於這座教堂有兩個傳說:1.在恐怖伊凡出征前,有個名叫瓦西里的人預言恐怖伊凡在卡桑一役將大勝並統一全國,但晚年會殺害親身兒子(唯一的繼承人)。這些預言竟都一一實現,人們於是將瓦西里視為聖人,由於教堂就蓋在瓦西里的墓地旁,因此人們就習慣稱之為「聖瓦西里大教堂」。2.設計興建這座教堂的兩位建築師在竣工後立即被恐怖伊凡下令弄瞎雙眼,為的就是不讓他們再建造第二座像聖巴索大教堂這般壯觀的建築。聖巴索大教堂外觀由九座大小及顏色不一的洋蔥頂組合成,直到 1670 年人們才將所有的蔥頂加以彩繪成為今日的模樣。
莫斯科紅場旁庫姆百貨公司,黃白相間綠頂,是新古典主義建築,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庫姆百貨公司有世界各國名牌精品,但不便宜。
下午參觀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俄羅斯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此為前蘇聯時期為展現各個共和國的經濟成就所建造的建築群,現已成為各自獨立的展覽商場。
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大門。
列寧雕像。
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各民族傳統服飾造型人物噴水池。
結束所有參觀行程,往莫斯科機場搭機,旅程雖然有點小累,但還是覺得非常值得一遊。